GMP认证咨询-不同风险等级医疗器械的GMP差异化要求 | |
不同风险等级医疗器械的 GMP 差异化要求 医疗器械 GMP 的核心特点是 “风险分级管控”,不同风险等级的器械在 “洁净环境、检验要求、文件控制” 等方面的要求差异显著,企业需针对性实施: 1. I 类医疗器械:基础管控,简化要求 I 类医疗器械风险最低(如压舌板、医用口罩(普通型)),GMP 要求相对简化: 生产环境:无需洁净车间,只需 “生产场地整洁、通风良好,与非生产区域隔离”; 检验要求:可简化成品检验项目,重点关注 “外观、尺寸、基本性能”; 文件控制:需建立基本的质量管理文件(如《生产工艺规程》《成品检验规程》),但无需过于复杂的记录(如可简化生产记录,仅记录 “批号、数量、责任人”)。 2. II 类医疗器械:强化过程,规范记录 II 类医疗器械风险中等(如电子体温计、超声诊断仪(基础型)),GMP 要求进一步强化: 生产环境:部分产品(如医用敷料、体外诊断试剂)需在洁净区(如 D 级)生产,需监控洁净环境参数; 检验要求:需进行全项成品检验,包括 “性能指标、安全性指标(如电气安全)”;需使用经校准的检验设备,检验记录需详细(如记录 “检验数据、合格标准、检验人员”); 文件控制:需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,包括 “文件控制程序、记录管理程序、内部审核程序” 等;需定期开展内部审核,验证体系运行有效性。 3. III 类医疗器械:严格管控,全程追溯 III 类医疗器械风险最高(如心脏支架、人工心脏瓣膜、血液透析机),GMP 要求最为严格: 生产环境:需在高等级洁净区(如 A/B 级)生产,洁净环境监测频率更高(如每小时监测悬浮粒子);生产过程需全程监控(如使用视频监控、参数自动记录系统); 检验要求:需进行严格的成品检验,包括 “生物相容性测试、长期稳定性验证、无菌性检验” 等;部分产品需送第三方实验室进行验证(如心脏支架需进行动物试验、临床试验数据验证); 文件控制:需建立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文件,包括 “设计控制程序(记录产品设计全过程)、风险评估程序(对生产全流程进行风险分析)、不良事件处理程序(及时处理产品投诉、不良事件)”;需定期开展管理评审,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; 特殊要求:需建立产品追溯体系,实现 “从原材料到成品、从成品到患者” 的全程追溯(如使用唯一识别码(UDI),记录 “产品批号、生产日期、销售去向、患者信息”);需定期开展上市后监测,收集产品不良事件,及时采取召回等措施。 | |
相关链接: (无) 面向省市区: 全国 面向市区县: 全部 最后更新: 2025-09-29 10:20:42 | 发 布 者: 小陈 联系电话: 18575592846 电子邮箱: (无) 浏览次数: 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