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代年轻人,为何迷上了自制咖啡? | |
在社交媒体平台上,记录日常生活的“自律vlog”正受到年轻人的广泛关注。这种新的内容模式因通过展示博主自身的坚持和改变,被无数年轻人视为自我努力的一面“镜子”,也因藏着一股对抗焦虑的力量而广受年轻人的热爱。 你会发现,在他们的“日常”中,咖啡机有着极高的出镜率。似乎早起给自己做一杯咖啡,已经是“精致生活”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。这并非简单的“人设”,更多的是映射出了当下年轻人热衷的一种生活方式,以及对咖啡文化的全新态度:功能与情绪并重、个性与社交兼具。 “在家做咖啡”已经从临时替代,进化成一种生活方式选择。年轻人不再把咖啡简单定义为“醒脑饮品”,而是一种社交场景的载体、自我愉悦及自愈的媒介、美好生活方式的表达。 当人们频频竖起“反卷人生”旗帜时,咖啡确实能承载起其所需的情绪价值,其也更愿意为了情绪、氛围、自由买单。从商业的角度来说,这给中国的咖啡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。 01 咖啡“泡走”了年轻人的焦虑 持续升温的中国咖啡经济市场,依然有不少隐藏的潜力。 一方面,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彰显了向上的生机。据《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4年我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,同比去年增长18.1%,且预计2025年将达3693亿元。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,意味着中国的咖啡行业已经趋向了“全民消费”的发展,咖啡文化日渐浓厚,消费者心智逐渐成熟。 同时,在人均咖啡消费上,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人均年饮用数提升至22.24杯,2023年这一数据是16.74杯;按年增速预测,2025年人均咖啡饮用量接近30杯。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咖啡,但相比国外依然有不少差距。据全美咖啡协会(NCA)最新估算,美国成年人咖啡人均饮用量达729.2杯。这就意味着,我国的咖啡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待开发,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咖啡消费市场不俗的前景。 另一方面,在消费需求升级的浪潮中,咖啡成为承载了年轻人社交、自我表达、解压等情绪的载体。“周一美式,一周没事”,并非只是在“玩梗”。项目冲刺、加班改方案、Deadline压迫感......当职场压力成为常态,“咖啡续命”变成了职场刚需,也大幅度提升了咖啡消费的频次。 然而,年轻人对咖啡消费的需求,远不止职场这一个场景。出去逛街,手持咖啡拍张“人生照片”;见个聊了很久的网友,约在了咖啡馆;约上朋友,打卡最新的网红咖啡馆、非遗主题咖啡馆、宠物友好咖啡馆...... 甚至日常居家时,也会用家用咖啡机自制一杯“快乐水”,在自我打造的舒适独处氛围中,享受有仪式感的治愈体验。 02 咖啡的叙事正在被改写 95后大厂程序员晓峰(应采访者要求用化名),是“咖啡发烧友”,每天都要用一杯美式开启“牛马日常”。然而今年5月份,入手了一台咖啡机后,他对咖啡有了新的认知。 “自己做出一杯美味的咖啡,比在咖啡店的简单获取更具幸福感”,晓峰向我们吐露了自己这半年来的心理变化,“以前喝咖啡是为了提神醒脑,以更好地投入工作,但自从有了咖啡机,基本都自带咖啡,自制的过程自愈且舒适,学会拉花后的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。‘做咖啡’给我带来的压力释放和情绪满足更饱满。”(来源:联商网 撰文:陈宁辉) | |
| 相关链接: (无) 面向省市区: 全国 面向市区县: 全部 最后更新: 2025-11-20 18:09:24 | 发 布 者: Fivestar 联系电话: (无) 电子邮箱: (无) 浏览次数: 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