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,我该如何去接住孩子? | |
一个原则:先处理情绪,再处理事情。孩子发泄情绪,表达出来就是好的,无论孩子说了什么,这个时候倾听就好。不要着急去回应什么,有的孩子可能在倾诉自己烦恼,有的在控诉父母,也有的在表达她自己的顾虑,担忧别人怎么看她。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评估一下,如果孩子说话你能懂她,再去回应。如果理解不了就去回应,会激发孩子更多压力和情绪。仔细倾听即可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一个不高兴,就想要去安慰,去帮助孩子,说了一大堆,其实都没有理解孩子的想法,反而让孩子更难受。 这里还有重要的一个点是,我们的倾听是在告诉孩子:有情绪是正常的事,允许你有情绪,并学会跟自己的情绪相处。孩子也在这样的过程里慢慢成长,学会适应,进而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。 我们大人要觉察一点,我是不是很担心孩子有情绪。 很多家长其实步入了一个误区。 孩子说,我不喜欢现在的学校,令人窒息,家长马上说,你要不去就不去,我们可以上国际学校,可以去留学。别担心,我们有很多条路可以路。孩子说朋友不知道怎么忽然跟自己断交了,自己很伤心,家长马上说,这样的人也不值得你交,没关系失去了我们可以再找新朋友。 家长的回应没有问题,但其实带领孩子步入了一个认知的误区。家长这样表达看似在安慰孩子,但其实在带着孩子逃避恐惧和痛苦的体验。家长恨不得孩子不要去承受这样的不良体验,我们却无意识当中在阻碍孩子的成长,剥夺了孩子面对痛苦的机会,使得孩子在面对其他挫折和不如意的时候,孩子会变得更加脆弱。 因为我们没有机会让孩子成长,我们把那一部分痛苦的体验给屏蔽掉了。我们想要孩子不焦虑,可是孩子焦虑的本质不是缺乏快乐,而是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快乐。孩子躺平不是躺不下,而是站不起来。 当我们对孩子说,妈妈爸爸会养你一辈子,没关系的。其实就是让孩子习惯去逃避他的成长中会产生负面情绪的事。孩子总要长大,总要学会是适应,这个时候他发现除了学习这件事,还有很多糟心事,不如自己心意,还有很多冲突矛盾让自己心烦,焦虑。 当孩子发现生活中有挫折有压力才是常态,孩子就无法忍受,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抑郁。这是我们家长的一个认知偏差。比起我们帮助屏蔽掉一些不快乐的事情,不如教会孩子建立心理韧性,让孩子情绪变得稳定,长大后更有能力去感受幸福与快乐。 大盛教育课程,万博老师亲授,创伤疗愈,重启积极人生。带你深入挖掘身上的已知或未知创伤,到你的需求、核心信念,见内心最真实的声音。 | |
| 相关链接: (无) 面向省市区: 湖南省 (湖南广告信息) 面向市区县: 全部 最后更新: 2025-10-19 11:09:39 | 发 布 者: 大盛教育 联系电话: (无) 电子邮箱: (无) 浏览次数: 2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