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放假后,做好4件事,让他主动放下手机 (综合服务 - 其他服务)

免费广告主页 > 综合服务 > 其他服务 > 孩子放假后,做好4件事,让他主动放下手机

广告号码: 1812588 类别: 综合服务 - 其他服务

孩子放假后,做好4件事,让他主动放下手机


暑假,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,手机管理和使用的问题,成了很多家庭中亲子矛盾的聚焦点。完全不给孩子使用手机,似乎不现实,给了孩子手机,又担心他无法管理好自己。面对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上瘾,很多父母束手无策,不是摔手机,就是责骂孩子。然而,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,似乎孩子并不买账,依然手机不离手,甚至为了手机还和父母大吵。


家长越是视手机为洪水猛兽,孩子就越要和家长对着干,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“禁果效应”,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事情,越有吸引力。


困在手机里的孩子,问题在手机外。


心理学的研究表明,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。那些真正沉迷游戏以至于影响正常生活的孩子,恰恰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和他周边的关系出现了问题,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快乐,只有到网络游戏中找。手机游戏只是孩子的“避难所”。
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各不相同,我们不妨反思一下:

有的家长太忙,对孩子缺少陪伴,孩子接收不到父母的温暖和爱,就会去找别的空间归属。

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,过于关注成绩,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,孩子会认为家长眼里只有成绩,不关注他这个人。这样的孩子,会自觉与父母在情感上隔离开来,去找别的寄托。


有的父母属于神经质型的,高兴了,奖励孩子手机随便玩。一旦孩子让自己不满意了,就骂骂咧咧不让孩子玩手机。和孩子之间毫无规则可言。


同时,在学校学习标准的衡量下,孩子们压力山大:生病的孩子,一只手打点滴,另一只手写作业。戴着小眼镜的孩子,一出校门又冲进兴趣班,没有周末,也没有假期。


网络游戏至少可以满足孩子七个方面的心理需求:

1、想要脱离父母的控制,获得自主权。

2、游戏可以犯错,孩子可从错误中学习成长,不被评判、指责。

3、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。

4、满足孩子对抗、冒险的需求。

5、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和攻击性。

6、满足孩子获得及时、正向反馈的需求。

7、满足孩子成就感、价值感的需求。


父母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没收手机,剪断网线,而是探究孩子心理深处的需求。当手机中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反差不是那么的强烈时,孩子才有可能慢慢的回归。


家长需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呢?


第一,接纳孩子玩手机的行为。

接纳游戏就是接纳孩子,孩子就会接纳父母。

孩子学的很多知识点是很难的,努力了很久还是不明白,当然会忍不住心烦气躁。

感到挫败时,人自然渴望找到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东西来调剂心情。

手机游戏又方便又能够达到这些目的,孩子当然就会愿意去玩。

只有不把打游戏绝对妖魔化,父母对孩子才能不抱居高临下的排斥和嫌弃的心情,才能避免无效沟通。


第二,我们要先给自己找点事情做。

我们自己要先轻松起来,不要总盯着孩子,让家里的氛围轻松起来,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氛围的时候,他就会减少对游戏的依赖。

反思自己有没有很痴迷的游戏或者视频?那又是怎么克制自己的?

如果你自己自律,你是怎么做到的,这个经验也许(记住,一定是“也许”,因为孩子毕竟不是你)可以给孩子启发。
如果自己没那么自律,是否能对孩子多一些将心比心,少一些不公平的期待和要求?


第三,多发现孩子的优点,并且放大孩子的优点,及时反馈给他。

你可以说:“虽然你的游戏我不太懂,但我知道你打得好说明你反应快、合作能力强,这都是优点。

我知道你现在的学习没令你满意,但你没有放弃,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。

也许你自己知道什么样的帮助是你最需要的,如果你知道的话,我很想听你讲讲。如果你还不清楚,那也没有关系,这不是你的错,我们可以起来想办法。”
当和父母有一个链接的时候,他就愿意走出房间,放下手机和父母交流,这需要时间,需要父母耐心的改变。


虽然制定了规则,但不要有规则洁癖。自驱力教育《家庭成长战略模型》落地咨询会8月24-26日,东莞开启,万博老师亲授!比完美遵守规则更重要的,是如何学习管理手机的过程。重点是,平心静气地引导孩子。如果父母不能做到平心静气,那几乎不可能引导孩子。
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,没有手机能够夺走的孩子,只有把孩子让给手机的父母。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和孩子一起学会掌控手机。愿我们的孩子,心中有爱,眼里有光,与时代同行,前程美好。

相关链接: (无)
面向省市区: 湖南省 (湖南广告信息)
面向市区县: 全部
最后更新: 2025-08-22 11:34:26
发 布 者: 大盛教育
联系电话: (无)
电子邮箱: (无)
浏览次数: 8
免费广告主页 > 综合服务 > 其他服务 > 孩子放假后,做好4件事,让他主动放下手机
© 2025 中国免费广告 CNFreeAd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