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让孩子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? | |
还记得那天晚上,客厅的灯格外亮。 8岁的女儿瘫在沙发边,作业本被胡乱扔在地上,小脸皱成一团,泪水啪嗒往下掉,死死揪住自己的头发。那一刻,我的心跟着揪紧,既心疼又疲惫——多少个日夜我们就这样对峙着,她痛苦,我更煎熬。 这种情景是否也困扰着您? 无数遍的催促换来敷衍,再耐心的引导也成徒劳。“拖拉”、“抗拒”、“坐不住”成了每天的关键词。或许我们曾不解:为什么孩子只在乎眼前游戏?为什么那些对他们成长无比重要的学习目标,始终无法在他们心里扎根? 原来,我们错在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那颗萌芽的种子——自驱力。 不是简单的奖励哄诱可以替代,不是催促打骂可以逼迫而出,它的成长靠的是一方真正的沃土,一个“家庭战略体系”的精心构建。 直到一场与《家庭成长战略模型》课程的相遇。 转变的起点:从“他律”回归“成长内驱力” 以前,我像是“直升机妈妈”——永远在盘旋、监视、督促孩子每一步。 作业必须一字不差按时完成,练琴不能缺一次课,甚至“再读一本书”也需我一声口令。短期看似有效果,但女儿眼中的光芒一点点黯淡,最后我们之间只有“快点做”和“我不想做”的拉锯。 课程中,万博老师一句话震醒了我: “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 父母不该只作外在监督者,而是要作为内在火种的守护者、引导者。 新策略:把孩子请回自主的座位 1. 让孩子在关键事项上,拥有决策权 作业前,女儿会问我:“妈妈,我今晚是想先做数学再写日记,还是倒过来?” 这并非漫无目的选择,而是在我设置的合理框架内(睡前完成作业),她拥有计划安排的真正掌控感。她不仅记住了自己的任务,也因这份小小的“决定权”而愿意主动执行。 2. 在挑战面前,成为她的倾听者和“脚手架” 那次数学考试失利后,我没有责备,只是轻声问:“这结果你感觉怎样?觉得哪里有点卡住了?”她说害怕应用题复杂,我理解她畏难的情绪。后来我们拆解了一道题,找到突破口后,她眼中恐惧逐渐被清晰取代。万博老师提醒我们,“孩子遇到困难时真正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替代” ,这份支持就是帮孩子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3. 成长不靠指责,而是记录闪光点 过去我的目光总停留在她“拖延了多久”,如今我们有了一个小小的“成长记录本”。她努力思考出一道难题会郑重地写下来,练琴时连续三次流畅也会记录下来。当她偶尔翻看这些“光荣”时刻,脸上总是浮现一种不易察觉的骄傲。每一次被看见的努力,都在悄然加固她行动的内驱能量。 改变悄然发生: 一个早晨,闹钟还没响,女儿房间里就传出轻微的翻阅纸张的声音。推开门,暖黄灯光下她坐在书桌前翻看课外书,见我来,她小声说:“妈妈,今天醒得早,不想吵你们,所以自己先看会儿书。”孩子真正从“被拖拽”的行者,开始迈出自己坚实的脚印。 8月24-25日,大盛教育邀请您走进万博老师的《家庭成长战略模型》线下课。在这场深度课程中,万博老师会以“家庭战略思维”模型为指引,为您解开家庭教育的关键密码: • 如何不依赖奖励与惩罚,也能让孩子主动追求成长? • 如何平衡放手与引导,让孩子在自主中迸发持续行动力? • 如何成为孩子内心力量的“加油站”,而非高压管理者? 在《家庭成长战略模型》中,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,每个父母都能将无休止的催促化为彼此理解与进步。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被推着向前走,更是在内驱推动下学会自己奔跑。8月24-25日,我们和万博老师一起点亮家庭自驱力,不再催促,不再嘶吼,见证孩子发自内心的成长动力与持久喜悦。 您准备好和孩子一起蜕变了吗? | |
相关链接: (无) 面向省市区: 湖南省 (湖南广告信息) 面向市区县: 全部 最后更新: 2025-06-30 13:44:09 | 发 布 者: 大盛教育 联系电话: (无) 电子邮箱: (无) 浏览次数: 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