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旅游产业网元宇宙让旅游业态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| |
党的二十大对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”作出战略部署,其中强调“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”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,对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”提出明确要求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。广大农村地区具有独特风物,真山真水真民俗具有独特优势,具备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基础条件。新征程上,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坚持城乡融合发展,畅通城乡要素流动。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基于乡村特色禀赋,依据不同的乡村特点,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独特风格的乡村旅游产业,为农村地区产业振兴赋能,为推动“三农”事业高质量发展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。 坚持因地制宜。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主要景点,以农村文化、生态环境、民间习俗、民间艺术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旅游活动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,我国文旅市场经历多年发展,竞争比较充分,产品十分多样。从长期以来的产业发展实践可以看出,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,能够有效盘活本地资源,激活本地特色。因地制宜的理念,也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乡村旅游对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。例如,浙江湖州义皋村以古村保护开发为核心,通过打造世遗溇港文化实景地,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,吸引了大批游客;吉林延边一些乡村发展酱菜产业,特有的美食被送往各地市场的同时,大批游客纷至沓来,体验式旅游消费造就“网红”,促进了乡村振兴。乡村旅游若要在激烈的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,一要结合自身实际,精准锚定市场定位,挖掘符合市场需求的本地特色。二要适度投入,结合本地风物和地域文化,借助本地资源开发、本地人员转型、本土项目落地等方式,打造具有地方风情、乡土特色的全域旅游目的地。三要重视创新,乡村地区文旅产业的良性发展,本质是现代服务业在农村地区的扎根,在保留本土味道的同时,也要打造更舒适的消费环境。 强化项目带动。伴随着消费升级,乡村旅游市场也面临迭代升级。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过程中,应当以产业链价值链思维,谋划更优质、更高附加值的市场供给,以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,帮助本地农民获得更好收入。要结合乡村本地特点,在“补短板、强弱项”中围绕“食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等要素谋划好项目建设。一要立足基础设施,力促水、电、网、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既满足游客需要,也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;二要做好人居环境建设,系统谋划诸如服务中心、街路、垃圾收集处置、公厕、停车场等大大小小事项,让外来游客在体验乡风民俗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现代服务业带来的舒适和美好,提高“回头率”;三要健全服务反馈和投诉处理机制,建立专门团队做好线上营销,对接游客需求,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效。 注重系统思维。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上,一、二、三产业应当协同发力,通过产业的深度融合,求发展,促振兴。把乡村旅游作为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,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,大力培育观光农业、采摘农业、生态农业、定制农业等新业态,让田园风光转化成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动力。乡村旅游产业在农村地区发展,提供了更新更好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,是城乡互动的契机,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切入点之一。乡村旅游带来了游客,外部市场需求引入了乡村本土,有利于本地关联产业如农副产品深加工、民宿等的加速发展,进而带动农民就地就业、收入提升。伴随着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作用的不断显现,农村地区还可以在医药康养、文化创意等方面继续发力,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农民本地就业、致富增收的渠道。具体实践中,一要坚持规划先行,以全域旅游的思维和视角来谋划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;二要对乡村本土的旅游功能区布局有系统考量;三要尊重村民意愿,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,倡导创新,尊重首创,以“一盘棋”意识通盘进行顶层设计,科学推进工作。 (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请读者仅做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删除。) 旅游产业网 | |
| 相关链接: (无) 面向省市区: 全国 面向市区县: 全部 最后更新: 2023-08-14 10:51:56 | 发 布 者: 张先生 联系电话: (无) 电子邮箱: (无) 浏览次数: 88 |